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委会文件

威海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安全管理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05-06 10:3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斯尼斯人官方网站登录welcome 字号:[ ]


各区市人民政府安委会,国家级开发区安委会,南海新区安委会,市政府安委会各成员单位:

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安全管理的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威海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

                           2023428


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安全管理的工作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安全管理的通知(安委办〔20231)和省政府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安全管理的若干措施》(鲁安发〔20235要求,进一步加强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安全管理,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要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年目标要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做好制度完善、专项整治、基础提升等工作,在助力精致城市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打造、争当强省建设排头兵、全面积极融入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充分发挥作用。坚持预防为主、精准治理、依法治理,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措施,健全风险防控管理制度,强化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扎实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安全管理工作取得扎实成效,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安全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健全风险防控管理制度

1.健全落实安全审批许可制度。从严审批大型群众性活动,提前对活动场所进行实地踏勘检查,不符合安全管理要求的不予批准。对批准举办的,压紧压实主办方的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督促做好安全风险评估,完善安全方案和应急预案,配齐配足安全设施和安保人员,逐项落实相关安全管理措施。严格落实应急管理部《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要求》《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消防安全检查规则》,依法对公众聚集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检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一律不予许可。完善赛事方案审查机制,对赛事活动进行全面监管,组织实施赛事评估和等级评定工作,不符合要求的,要责令整改,确保赛事安全。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体育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分工负责,各区市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

2.健全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所有人员聚集场所经营者和大型活动组织者都要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加强对高密度人员聚集场所的安全风险评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要滚动排查重大安全风险,精准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重要节假日和重大活动举办前,都要根据行业、领域实际情况,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责任单位: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分工负责,各区市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

3.健全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所有人员聚集场所经营者和大型活动组织者都要组织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适时开展应急演练,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在活动举办前至少进行1次检验性演练,根据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对应急预案及时评估和修订。责任单位: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分工负责,各区市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

4.健全人员聚集超限熔断机制。有关部门和人员聚集场所经营者、大型活动组织者要加强重点公共场所人流信息收集和发布,建立人流密度监测预警系统,加强人流密度实时监测、设施设备安全监测,综合运用巡逻值守、人工智能算法分析、人口密度热力图等多种方式,提前预判人流密度、空间分布、流量及运动趋势。完善重点场所和局部重点区域的人员限流标准,人流超限后及时采取引流、限流、疏散或其他合理避险措施,确保预警到位、避险有效。责任单位: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分工负责,各区市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

(二)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

1.深入开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安全专项整治聚焦同一建筑容纳30人以上,从事服装、鞋帽、玩具和食品加工、家具木材加工、物流仓储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经营储存场所、员工集体宿舍逐一建立台账,落实差异化监管措施,标本兼治提升安全水平。严查违规采用易燃可燃夹芯彩钢板搭建厂房、违规电气焊作业、违规改变厂房内部使用性质等违规行为,从源头上消除重大安全隐患。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威斯尼斯人官方网站登录welcome、市邮政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及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各区市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

2.深入开展旅游景区安全专项整治。以A级旅游景区为重点,加强常态化游客限量、预约、错峰管理,强化游客最大承载量和瞬时最大承载量执行。做好高风险旅游项目管控,加强客运索道、电梯、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以及玻璃栈道、漂流等游览项目安全管理。督促指导临水类、临崖类、儿童类、山岳型等旅游景区完善安全警示指示标识,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严防踩踏、坠崖、触电等安全事故发生。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及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各区市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

3.深入开展民政服务机构安全专项整治。强化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一老一小机构,以及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机构、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等安全管理,督促民政服务机构对照养老机构62项、儿童福利机构52项、救助管理机构32项安全指标全面对标提升。突出加强民政服务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加快养老机构智慧消防建设,2023年底前实现100%全覆盖。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及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各区市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

4.深入开展客运场所安全专项整治。在客流高峰期前,提前做好运力安排,用好运输分析数据,提前预判客运站客流高峰聚集风险,采取增开临客、变更线路、调整交路等措施,提升客流高峰期的旅客运输发送能力,减少客运车站人员聚集压力和风险。强化车站现场引导组织,排查整治影响畅通问题,清除障碍物设施,确保旅客进站通畅、乘车通畅、出站通畅,提升应对短时客流高峰聚集的能力,严防发生拥挤、踩踏事件。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及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各区市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

5.深入开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专项整治。突出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内部以功能分类分区、以店铺为单元推行网格化消防管理制度,拧紧责任链条。组织开展达标创建活动,督促大型商业综合体对消防设施、餐饮场所、重点部位每季度开展消防安全自查评估,每年对消防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开展1次全面评估。健全全员消防培训制度,每半年组织一次全要素、全岗位、全员额消防演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及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各区市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

6.深入开展其他公共场所安全专项整治。医院、学校、宾馆、餐饮场所、超市、文化娱乐场所、党政机关综合办公楼、城市公园、广场、九小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月子中心、托育机构等新兴业态场所,都要结合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特点和职责分工,全面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综合运用人防、物防、技防手段,加强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监测预警和风险防控,精准管控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安全风险,落实针对性安全防范措施,全面提升安全防范能力。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市消防救援支队及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各区市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

三、工作安排

(一)属地层面各级政府(管委)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把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安全管理纳入风险防控的重要内容,制定工作方案研判安全形势,明确部门职责和分工,强化常态化安全管理,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要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社区(村)的网格管理前哨和探头作用,及时掌握人员聚集活动情况,定期开展风险排查,强化监测预警和专项治理,严防人员聚集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健全群众自发性聚集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以社区(村)网格为基层管理单元,将人群经常聚集的广场等公共场所纳入监测网络并进行日常监测,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人员聚集安全风险,避免管理盲区。

(二)部门层面。各部门要按照三管三必须谁审批、谁监管”“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健全风险防控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本行业、本领域重点公共场所安全专项整治,及时消除问题隐患要着眼常态长效,进一步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强化监测预警预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三)企业(单位)层面按照谁的场地谁负责”“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人员聚集场所经营者和大型活动组织者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风险点进行排查,全面落实风险管控措施。企业及活动承办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安全职责,及时排查消除安全隐患,科学制定应急预案,合理配置应急救援装备,完善监控设施,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建立应急值守、监测预警和处置联动制度,设置应急值守电话、紧急呼叫按钮等,优化工作人员的呼应方法和手段,畅通人员聚集现场的紧急信息接收、上报渠道,形成上下衔接和左右联动机制。

(四)新业态层面按照谁的场地谁负责”“谁挂牌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网红点打卡地、现场直播聚集地、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新业态新风险的安全管理。场地负责人或所有人要及时掌握现场人员聚集情况,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严防人员聚集引发事故险情。网络直播人员发现现场人员聚集过多、易发生险情的,要及时向场地管理方或所有人报告,协助做好人员、现场管理。加强野外洞穴安全管理,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野外洞穴台账,确保一村不落、一洞不漏,严厉打击各类以俱乐部、朋友圈等形式组织的非法野外洞穴探险”“地心探险”“矿坑避暑等行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强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安全管理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各项措施不折不扣落实落地。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安排部署,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采取治本之策,强化事前预防,切实履行好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的,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二)强化应急协同联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风险分布特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现状等因素,调整优化应急救援力量规模、结构、布局,大型活动举办前提前预置救援力量。紧急情况发生后,现场应急处置力量不能满足救援需求时,要及时启动高层级应急响应,调集各类救援力量参与救援,协同作战,严防事态扩大。要加强早期应急处置,赋予现场负责人、值班员临机决断权,在紧急情况下,及时疏散人员,开展先期处置,控制事态发展,防止因响应不及时和初期控制不力造成后果扩大,相关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

(三)提升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常态化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渠道,加大对人员聚集安全风险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意识和素质。鼓励和组织群众参与公共场所人员聚集活动疏散的实景模拟演练,使社会公众能应急懂避险、能自救、会互救,第一时间配合做好先期应急处置,筑牢防范化解公共场所灾害事故风险的人民防线。

各级各部门于430日前,报送贯彻落实措施;于每月5日前,报送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情况;于810日、1110日前,报送总结报告及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政务平台:市政府安委办)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